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洪乙心 >我們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覺的故事 正文

我們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覺的故事

来源:萬眾一心網编辑:洪乙心时间:2025-11-02 17:50:55
  一位年輕作家初到紐約,馬克·吐溫請他吃飯,陪客有30多人,都是本地的達官顯貴。臨入席的時候,那位作家越想越畏懼,渾身都發動抖來。

  “你哪裏不舒服嗎?”馬克·吐溫問。

  “我怕得要死。”這位年輕作家說,“我知道,他們一定會請我發言,可是我實在不知道該說什麽,一想到可能要在他們麵前丟醜,我就心神不寧。”

  “嗬嗬,你不用畏懼,我隻想通知你———他們可能要請你發言,但任何人都不指望你有什麽驚人的言論。”

  馬克·吐溫的話對許多年輕人來說都是適用的。對於年輕人來說,因為一向渴望充分展示才情,當機會突然之間之間之間來臨在他們麵前的時候,許多人都會一會兒變得手足無措。第一次演講、第一次獨立做事、第一次被領導委派義務,你可能會鎮靜得一晚都睡不好覺。這時,你一定要曉暢,你周圍的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,他們沒有那麽多時間把注意力完全聚集到你身上,他們依然把你當成一個普通人來看待,他們並不期望你能幹出多麽驚天動地的大事,你隻要和別人一樣,按部就班地做了、說了,就算圓滿完成義務了。

  有人也許會說,十分困難出現了機會,為什麽不借此一鳴驚人呢?其實,在這個越來越理智和多元的時代,一個人的優點是要通過很長的一段時間、經過一係列事件才能展示出來,一亮相就想得到滿堂喝彩的日子隻會出現在戲劇中。相反,初出茅廬者太過的標新立異反而輕易引起人們的反感。你惟一要做的,就是讓人們看到你確實為此做了充分的預備,你有一個很認真的態度,這就足夠了。

  讀高中時,我們班上有一個公認的“歌星”,無論多麽高難度的歌曲,到了他的嘴裏都會變得無比動聽。有一次,學校舉辦歌詠比賽,他連預選都沒參加,直接被班主任保送進決賽現場,但是,因為精神鎮靜,他在比賽中完全沒有發揚出應有的水平,隻得了最終一名。這件事已往很長時間了,他還在為此而鬱鬱寡歡。他一遍遍地到班主任那裏去注釋———我那天有點感冒,嗓子啞了,否則,我一定能取得名次的。老師安慰他:沒有幹係,我相信你!可是他認為老師是在敷衍他,仍然見了老師就提這件事,把老師搞得不厭其煩。盡管如此,他最終依然變得精神模糊起來。

  也許,這是一個比較極度的例子。但是它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示:我們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覺?比如,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,惹得路人哈哈大笑。你事先一定很尷尬,認為全天下的人都會在看著你。但是你如果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一下,就會發現,其實,這件事隻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,甚至有時連插曲都算不上,他們頂多哈哈一笑,然後就把這件事忘記了。

  在匆匆走過的人生路上,我們隻是別人眼中的一道景色,對於第一次參與、第一次失敗,完全可以一笑了之,不要過多地糾纏於失落的情緒中,你的哭泣隻能提醒人們重新注意到你曾經的無能。你笑了,別人也就忘記了。

  有句話說:“20歲時,我們顧忌別人對我們的念頭。40歲時,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念頭。60歲時,我們發現別人根本就沒有想到我們。”這並非消極,這是一種人生哲學———學會看輕你自己,才能做到輕裝上陣,沒有任何負擔地踏上漫漫征程,你的人生路途才能更坦直。

    1    2  3  4  5  6  7  8  9  10  11  

1.4013s , 13826.1640625 kb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我們是否太在意自己的感覺的故事,萬眾一心網  

sitemap

Top